后汉时期庆阳的文学成就主要集中在散文和诗歌两方面。散文以王符为代表,同时期的东汉名将皇甫规、名臣傅燮亦以文见长。诗歌以班彪、班固为代表。与班固同时期的文学家傅毅亦以诗赋见长,才名与班固相类。
王符(约85年-约163年),字节信,东汉安定临泾(今镇原县)人。东汉中后期著名哲学家、散文家。他为人耿介,不同流俗,逢羌人之乱,内迁洛阳,与马融、张衡等名士交好。以庶出为乡人所轻,终身不仕,隐居著述,作《潜夫论》十卷三十六篇,议论时政得失,反对谶纬神学,富于批判精神,其“民本”“尚贤”“考绩”“戒侈”“贵学”“爱日”“富民”等思想,影响深远。《潜夫论》也因此成为两汉子书的代表作之一。范晔的《后汉书》把王符与王充、仲长统合传,并称“后汉三贤”,后世亦称“东汉政论散文三大家”。王符之文,淳厚弘博,结构严谨,语言朴实简练,善用排偶对比。即如《潜夫论》第一篇《赞学》,“虽有至圣,不生而知;虽有至材,不生而能。”德才皆源于学问,而学问非生而有之,只要态度端正(从师)、目的明确(底其道而迈其德)、方法得当(善托于物)、锲而不舍(日就月将),就可以求得真学问而建功立业。其朴素的唯物论思想及关于学习的论述对今人尚多有启迪。如《本政》论为政之本,从天、君、民的关系入手,认为为政之本,在于安民,“国以民为本,贵以贱为本”体现了他的民本思想。王符坚决反对东汉后期豪强势力垄断政治、择人选官只看贵贱亲疏、造成“正士独蔽、群邪党进”的黑暗政治格局,鲜明提出了“贤愚在心,不在贵贱;信欺在性,不在亲疏”“苟得其人,不患贫贱;苟得其材,不嫌名迹”的用人观点,这是王符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之一。《四库全书总目》的《潜夫论提要》评其文“洞悉政体似《昌言》,而明切过之;辨别是非似《论衡》,而醇正过之”,以为兼有王充、仲长统两家之长。刘熙载《艺概》曰“《潜夫论》淳厚,略近董广川”,将其比之董仲舒之文的淳厚。王符当之无愧成为一代政论散文的大家。
展开剩余63%皇甫规(104年-174年),字威明,安定朝那(今镇原县一带)人。为东汉名将,历任护羌校尉、泰山太守、度辽将军、中郎将、弘农太守,封寿成亭侯,辞不受。规好学,通兵法,招抚羌人,安定西陲。为人清廉刚直,爱士礼贤,不畏权奸,为时人称颂。今存著述二十七篇,代表作为《举贤良方正对策》,作于汉质帝本初元年(146年),揭露东汉末年奸臣权重、收受贿赂、卖官鬻爵,致使大贼纵横、上下穷虚的社会现象,指斥梁太后之兄、大将军梁冀的暴行,为梁冀所不容。其中“君者舟也,人者水也”为一篇之警策,历来传诵。
傅燮,字幼起,改字南容,北地(今庆阳)人。汉灵帝时,举孝廉,后为护军司马,从皇甫嵩讨黄巾,有功不封,迁安定都尉,以疾免。复拜议郎,出为汉阳太守。中平四年(187 年),与韩遂、马腾战,固守汉阳,殁于阵中,谥壮节侯。其散文代表作为《上疏请诛中官》,作于汉灵帝中平初年,傅燮感于“阉竖弄权,忠臣不进”,致使祸延天下、兵乱四起的政治危局,慷慨上书,请诛中官(宦官),为中常侍赵忠所恶,有功未封,被排挤出朝。该文陈治乱之源,引典设喻,言辞激切,情真意至,进退有度,为“疏”中上品。
傅毅(?-约90年),字武仲,东汉文学家,北地(今庆阳)人,傅介子之后,武威太守、护羌校尉傅育子,袭封明进侯。后迁居扶风茂陵(今陕西兴平)。少博学,善属文。汉章帝建初中为兰台令史,拜郎中,与班固、贾逵并典校秘书。汉和帝永元初为大将军窦宪记室,后升司马。《隋书·经籍志》载有集五卷,今存《七激》《舞赋》《洛都赋》《迪志诗》等作品。《迪志诗》为四言,勉励自己上追先祖,立志修德,惜时勤学,不可懈怠,该诗是历代励志劝学的名篇。
(摘自《庆阳历史文化大观丛书》)
潜夫论·赞学 (节选)
王符
天地之所贵者人也,圣人之所尚者义也,德义之所成者智也,明智之所求者学问也。虽有至圣,不生而知;虽有至材,不生而能。故志曰:黄帝师风后,颛顼师老彭,帝喾师祝融,尧师务成,舜师纪后,禹师墨如,汤师伊尹,文、武师姜尚,周公师庶秀,孔子师老聃。若此言之而信,则人不可以不就师矣。夫此十一君者,皆上圣也,犹待学问,其智乃博,其德乃硕,而况于凡人乎?
是故工欲善其事,必先利其器;士欲宣其义,必先读其书。易曰:“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。”是以人之有学也,犹物之有治也。故夏后之璜,楚和之璧,虽有玉璞卞和之资,不琢不错,不离砾石。夫瑚簋之器,朝祭之服,其始也,乃山野之木、蚕茧之丝耳。使巧倕加绳墨而制之以斤斧,女工加五色而制之以机杼,则皆成宗庙之器,黼黻之章,可羞于鬼神,可御于王公。而况君子敦贞之质,察敏之才,摄之以良朋,教之以明师,文之以礼、乐,导之以诗、书,赞之以周易,明之以春秋,其不有济乎?
……
是故索物于夜室者,莫良于火;索道于当世者,莫良于典。典者,经也。先圣之所制;先圣得道之精者以行其身,欲贤人自勉以入于道。故圣人之制经以遗后贤也,譬犹巧倕之为规矩准绳以遗后工也。
昔倕之巧,目茂圆方,心定平直,又造规绳矩墨以诲后人。试使奚仲、公班之徒,释此四度,而效倕自制,必不能也;凡工妄匠,执规秉矩,错准引绳,则巧同于倕也。是故倕以其心来制规矩,后工以规矩往合倕心也,故度之工,几于倕矣。
先圣之智,心达神明,性直道德,又造经典以遗后人。试使贤人君子,释于学问,抱质而行,必弗具也;及使从师就学,按经而行,聪达之明,德义之理,亦庶矣。是故圣人以其心来造经典,后人以经典往合圣心也,故修经之贤,德近于圣矣。
诗云:“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。”“日就月将,学有缉熙于光明。”是故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,莫良于学矣。
发布于:甘肃省炒股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