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导语】
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当上皇帝开始,一直到1912年溥仪不再当皇帝,中国这中间一共有过24个不同的王朝,前后加起来有422位皇上。
在这两千多年的封建皇帝统治岁月里,皇上拿着权力之杖,规划着王朝的世世代代。
说到历史的大事儿,咱们得先提秦始皇,他厉害得很,一口气把六国都灭了,统一了中国。还有汉武帝,他把匈奴赶得远远的,让汉朝这个名字永远刻在了咱民族心里。说到玩政治、耍心眼,那汉高祖刘邦凭一把三尺长剑就打下了江山,这事儿让人佩服。还有朱元璋,他从乞丐一路打拼,最后当上了皇帝,这传奇故事,大家也都爱听。
可要是说到个人本事,那还得数唐太宗李世民最厉害。
就像厉害的人说的那样:
自古以来,论带兵打仗,李世民堪称顶尖高手,其次就得数朱元璋了。
北宋的大官司马光,就是写了《资治通鉴》的那个人,他也说过:
唐太宗文才武略,超越往昔,能驾驭众多豪杰……自夏商周以来,像这样中国的强盛时期,还真是前所未有。
对后来的文人墨客而言,唐太宗象征着一个文化和武力完美融合的美好时代。
唐太宗一辈子,就像是把“既能写文治国安邦,又能武艺平定天下”的真龙天子形象,活生生地展现了出来。
他从十八岁就开始起兵反抗隋朝,用了八年功夫打下了整个天下。当上皇帝后,他搞了个贞观之治,让周围的国家都服了他,还扩大了国家的地盘,打仗几乎没输过。他本事大得很,骑马射箭特别厉害,杀敌方大将就像从口袋里拿东西一样简单。
更难能可贵的是,他愿意听取别人的意见,治理国家很明智,对于反对的声音也能包容不计较。
要是真有玄学这回事,那唐太宗简直就是上天选中的宠儿,对他来说,好像没啥事儿是办不到的。
【自古能军无出李世民之右者】
啥是天选之子呢?就是说这个人被命运特别挑中了,一辈子都会很出众,还要扛起特别大的责任。李世民就是他们那个时代被选中的那个人。
598年,李世民在一个关陇地区的军事贵族家里呱呱坠地,他的老祖宗李虎曾经做到西魏的八柱国大官,而他老爸李渊呢,继承了唐国公的爵位。
李世民小时候就很聪明,想法既聪明又看得远,碰到重要的事情总是能果断地做决定。
615年,隋炀帝在雁门遇到了大麻烦,被突厥军队给围住了。这时,年仅十七岁的李世民挺身而出前去救援。他巧妙地布置了一些假象,让突厥的首领始毕可汗误以为隋朝的大部队就要到了,结果突厥人就被吓退了。
当然,历史上不乏聪明绝顶、才华横溢的人物,但像李世民这样一开始就站在顶峰的天才,真的是少之又少。
按照现在的规定,要满了十八岁才算是大人,但李世民在还很年轻的时候,就已经领着军队上战场,成功地把突厥大军给赶跑了。
从那以后,李世民的人生就像开了加速器,一路飞驰。616年的时候,李渊被派到太原当留守,李世民也跟着去了。他出手大方,花大价钱结交了许多英雄好汉和江湖侠客,一起商量怎么起兵反抗隋朝。
617年7月,李渊在太原发动起义,当时19岁的李世民被封为敦煌郡公和右领军大都督,他负责带领右三军。在反抗隋朝的第一场战斗中,他巧妙地引诱敌人进入埋伏,成功打败了隋朝的大将宋老生。
在接下来的五个月时间里,我和哥哥李建成兵分两路,一路往南打败了许多敌人,最终在617年12月成功占领了长安。
618年5月,隋朝的末代皇帝杨侑把皇位让给了李渊。李渊当上皇帝后,把国号改成了唐。他的儿子李世民被封为了尚书令和右武侯大将军,还得到了秦王的封号,并且管着雍州。那时候,李世民才二十岁。
一般来说,能当上王爷大将已经是了不起的人物了,但在大家心里,那些顶尖的英雄豪杰的标准,对李世民来说只是刚开始的起点。
唐朝一建立,李世民就变成了打仗高手。那时候,隋朝末年天下大乱,各地领主各自为王,老百姓起义也是一浪高过一浪,就像人们说的“十八个大反王,六十四路小豪杰”遍地都是。
之后,唐朝决定在关中站稳脚跟,再向东进军中原,争夺天下。618年9月,李世民被派去当统帅,攻打陇右地区的军阀薛仁杲。
两边军队在折墌城对峙,薛军有十多万人,来势汹汹,老是上门挑衅,但李世民就是不出兵,想让他们气势减弱。他让人挖深沟,建高墙,两边就这样僵持了两个多月。
等薛军的粮食耗尽后,李世民让手下将领摆好阵势吸引敌人,他自己则带着最厉害的骑兵悄悄绕到敌人背后,突然发起攻击,一下子打败了薛仁杲,平定了陇右地区。
619年10月,有了东突厥的帮忙,刘武周打下了山西,连李渊在晋阳的老家都被攻占了。唐军被打得七零八落,守在那儿的齐王李元吉吓得赶紧带着家人,连夜逃回了长安。这事儿让关中地区的人们都大惊失色。
李渊不敢硬碰硬,只想守住关中地区。到了紧要关头,李世民又一次站了出来,带着关中的精锐骑兵,踩着冰面过了黄河去决一死战。
跟刘武周手下的宋金刚对战时,李世民猜到宋金刚长途跋涉,孤军冒险深入,肯定是想快点打赢,所以他就加强营地的防守,保存实力,好让宋金刚的势头受挫。
拖了三个月,宋金刚的军队饿得不行,只好逃跑。李世民瞅准机会就追了上去,用两面夹击的办法打败了宋金刚的主力部队。然后,他一口气收复了山西失去的地方。刘武周呢,他跑到了突厥那边,但没多久就被杀了。
这时候,唐朝已经稳稳当当地占领了关中地区,开始正式加入争夺中原天下的行列。
现在中原地区的局势已经很清楚了,那边主要是河南的王世充军阀和河北的窦建德军阀在控制,他们跟李唐政权形成了三方对峙的局面。
620年夏天七月时,李世民带着十万大军去攻打力量比较小的王世充,短短几个月就拿下了十多个州,王世充只能缩在洛阳城里死守。到了621年,窦建德带着十多万人马来帮王世充解围。
唐军被敌人前后夹击,情况危急,将领们都建议李世民赶紧带兵撤退。
但李世民确信王世充那边粮食快吃完了,人心也不齐了,咱们等着看他们垮台就好。而且窦建德刚打败孟海公,他们将领骄傲、士兵懒散,咱们完全有能力打败他们。
接着,李世民亲自带着三千五百名骑兵赶往虎牢关,去跟窦建德打仗,他又一次用上了先守后攻的老办法。
窦建德带着他的全部兵马,在汜水边摆开长达数里的阵势,大声叫喊挑衅,众将领心里都十分害怕。
就只有李世民不慌不忙,按着兵马不动,就等着敌人劲儿使完了。然后他亲自带着骑兵冲上去打,敌人一下子没防备,全都逃跑了。
李世民追赶了三十里路,杀了三千多人,抓了五万俘虏,还在战场上亲手逮住了窦建德。然后,他就把窦建德押到了洛阳城门口。
这时候,王世充的军队没了,粮食也吃光了,心里彻底撑不住了,就带着他手下的两千多官员打开城门投降了。这样一来,整个中原地区都安定了下来。
为了奖励李世民的功绩,李渊给了他两个很高的头衔,一个是天策上将,另一个是陕东道大行台,这两个职位都比王公还要尊贵。那时,李世民才仅仅二十三岁。
622年初,窦建德的老部下刘黑闼起兵叛乱,攻占了河北的洺州。李世民带兵前去攻打他,切断了他的粮草供应。两军对峙了两个月,李世民让刘黑闼不得不出来迎战。接着,他命人扒开了河堤,大水一下子冲垮了刘黑闼的主力部队,河北地区又一次被平定了。
626年,28岁的李世民在玄武门发动了一场政变,把太子李建成和齐王李元吉给除掉了,然后自己当上了太子。一个月后,他又让李渊退位,自己坐上了皇位,并把年号改成了贞观。
李世民一生中可能最让人诟病的就是杀了哥哥、逼迫父亲,但这只是他光辉人生里的一点小瑕疵,这点道德上的不足,并不影响他成为一个杰出的皇帝。
李世民当上皇帝后,虽然不怎么亲自上战场打仗了,但他那战神般的传奇还在不断延续,充分说明了他在打内战和外战上都是一把好手。
碰到周围少数民族政权的连连骚扰,他不再像过去的中原王朝那样,只知道修建防御工事来被动防守,而是采取了让国家变强大、训练精兵,用战争来制止战争的主动出击策略。
628年的时候,李世民打败了夏州的梁师都这个土皇帝,让唐朝把全国都统一了起来。到了630年,他又派李靖去塞北打仗,把东突厥给灭掉了,一下子就让东突厥在东亚的老大地位没了。从那以后,李世民就被大家叫做“天可汗”。
635年,大唐派出了李靖、侯君集和李道宗,把吐谷浑给打败了,这样大唐的势力就第一次延伸到了青藏高原。到了640年,李世民又让侯君集去攻打了高昌,并且把那里给占领了,还建了个安西都护府来管理西域的各个国家。
645年,李世民亲自带兵攻打高句丽,占领了辽东的好几十座城,可最后没能灭掉这个国家。这差不多算是李世民征战一辈子里,唯一一场赢得不那么漂亮的“小挫折”。
与此同时,李世民让李勣去攻打并灭掉了漠北的薛延陀汗国,然后在漠北建了安北都护府,在漠南建了单于都护府。在这段时间里,他还打退了松赞干布带领的吐蕃军队,让吐蕃不得不向他臣服。
你知道吗,松赞干布十二岁就当上了西藏的王,没几年就把整个西藏统一了,在吐蕃人眼里他就像神一样。但放在李世民面前,他还只是个不起眼的小角色呢。
经过十多年的打拼,到了649年李世民去世前,他已经打下了很大一片地方,南边到了罗伏州(就是现在的越南河静),北边包括了玄阙州(在现在的俄罗斯西伯利亚安加拉河那边),西边到达了安息州(乌兹别克斯坦的布哈拉),东边则抵达了哥勿州(吉林通化这一带)。
【唐太宗之贤,自西汉以来,一人而已】
李世民当皇帝时确实打了很多仗,但他可不是那种只知道用武力解决问题的皇帝。就像汉武帝,虽然很厉害,一辈子都在打仗,打败了匈奴,还吞并了好多地方,可最后呢,国家钱袋子空了,老百姓也受不了,到处都在闹事。
说起来,李世民不仅打仗打得特别棒,治理国家也是一把好手,让国家昌盛百姓安乐,搞出了个“贞观之治”,他被称为太宗文皇帝,那真是名副其实啊。
李世民对农业生产特别上心,搞了一系列对农民有利的政策,比如开荒有奖、少收税、鼓励生娃、还有加强水利建设。
经过李世民的治理,从他当上皇帝开始到贞观末年,全国户口从一百二十万户涨到了三百八十万户。
李世民在贞观年间当家时,那会儿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不瞧不起做生意的年代,而且他还给商人提供了好多方便,让商业能好好发展。
最近,好多新的商业城市冒了出来,就像春天里疯长的竹笋,而且啊,全球有名的商业城市里,差不多有一半都在咱们中国呢。
除了靠海的交州、广州、明州、福州这些地方,还有内地的洪州(就是现在的江西省南昌市)、扬州、益州(也就是四川省成都市),以及西北的沙州、凉州。长安作为首都,洛阳作为副都,都是闻名全球的大城市。
安西都护府建成后,丝绸之路又变成了东西方之间的桥梁,路上商人络绎不绝,各种各样的大批货物在欧亚大陆上频繁交换。
长安城里汇聚了来自中国和国外的众多商贩,东市和西市都分成了22个行业,街上的商人一个接一个,热闹非凡。
李世民不光重视农业,他在政治、法律和文化上也做了不少好事。比如说,他改进了考试选官的制度,让刑罚变得更轻,重新提倡儒家学说,还努力让各民族和睦相处。
当然了,历朝历代的封建顶峰时候都差不多这样,说不定开元盛世比贞观之治还要热闹繁盛呢。
李世民之所以了不起,关键在于他有个特别棒的特点,那就是特别能听进别人的劝告,别人的批评他也都虚心接受。
历史上有很多能干的皇帝,但真正能听得进别人批评的没几个,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皇帝说了算的年代。
不论是英明神武的君主,还是稍微有点本事的皇上,哪个不是觉得自己最牛,什么事都得听他的。
要是敢说些顶撞冒犯的话,那就是对上级极大的不尊重,轻的会丢掉官职,重的可就要掉脑袋了。就像明朝朱元璋那会儿,还有清朝康熙、雍正、乾隆时期都一样。
这些国王都非常强大,可手下大臣们都吓得心惊胆战,正所谓跟在国王身边就像和老虎在一起一样危险。
有人讲,宋朝和明朝后半段的那些大官们也挺勇敢,敢直接跟皇帝提意见,很有骨气。可话说回来,那时候坐在龙椅上的皇上,论本事和功劳,跟唐太宗比起来可真是差远了。
李世民身为贵族中的佼佼者,本事极大,他能虚心听取别人的意见,这实在是太难能可贵了。
简单来说,他给谏官们加大了权利,让大臣们可以大胆地指出并批评他的过错。
李世民当了23年皇帝,期间向他提意见的大臣不少于35人,像马周、孙伏伽、褚遂良都因为大胆进谏而出名,不过要说最有名的,还得数魏徵。
他一个人前前后后上了200多条谏言,加起来有几十万字呢。有时候他上书说话很直接,什么都不怕说,批评起来特别厉害,让人听了都受不了,让李世民都觉得非常尴尬。
传说有一次,李世民捕获了一只很棒的鹰隼,他很高兴地把鹰隼架在胳膊上。可远远看到魏征走过来,就赶紧把鹰隼藏到了怀里。魏征呢,故意站着说了好久的朝政大事,结果那只鹰隼被捂得透不过气,最后竟然死了。
尽管魏征经常直言不讳,甚至有点冒犯,但李世民明白他是一心为国,对国家长久稳定有好处,所以对他的建议大多都接受了。
确实,魏征是历史上有名的敢于提意见的大臣,但主要还是因为李世民很开明,他才敢大胆地说真话。魏征自己也老实承认过这一点。
皇上您鼓励我进言,所以我才斗胆提出意见,要是您不采纳我的建议,我哪敢一再地冒犯天威呢?
想想看,要不是因为李世民,换做其他任何一个皇帝,就凭魏征那直肠子的性格,恐怕早就被杀头很多次了。
当然了,李世民身边不光有魏征,还有好多能干的大臣呢。
比如说,文臣里有房玄龄、杜如晦这样的人才,武将则有李靖、李勣、侯君集等猛将,就连民间常说的两位门神——秦叔宝和尉迟恭,也都是李世民麾下不可或缺的大将。
因为李世民聪明能干地领导,加上一群能干的大臣和将领共同努力,才有了后来非常有名的贞观之治,那时候政治清明、经济发达、文化兴盛、社会和谐,给开元盛世打下了很好的基础。
【文武全才的六边形战士】
李世民不仅才智过人,武艺高强,而且他本人也是能文能武,体格健壮。
据史书描述,李世民年轻时力气大得惊人,他随身带着的武器里,最有名的是一把长达两米的大弓,名叫巨阙天弓。他单打独斗特别厉害,两军交战时常常亲自冲锋陷阵,他的骑马射箭技术无人能敌,箭无虚发,百发百中。
616年的时候,李渊被派去太原当留守。没多久,高阳那儿的强盗头子魏刀儿就带人来攻打。李渊一不小心冲得太前,被敌人包围了,出不来了。
十八岁的李世民,不顾自己的安全,带着最勇敢的骑兵冲了出去,箭无虚发,把敌人打得四处逃跑,最后他从乱军之中把李渊救了出来。
太原起兵后,跟宋老生交战时,李建成不小心从马上摔了下来,宋老生见状赶紧趁机猛攻,情况十分危急。就在这时,李世民带着两千骑兵杀了出来,把宋军打得落花流水,并且顺势砍死了宋老生。
在后来攻打各路军阀的战斗中,李世民经常带着几十名轻骑兵偷偷查看敌人的情况,一点也不害怕。
620年七月,李世民和王世充打得火热,在一场战斗中,王世充手下的一员猛将单雄信冲在最前头,差点就把李世民给逮住了。
李世民沉着冷静,拉弓搭箭左射右打,敌人一个个中箭倒下,他不仅成功脱困,还顺手抓住了王世充手下的大将燕颀。
621年2月,李世民在洛阳边上的北邙山,又一次和王世充打了起来,他亲自上阵,带着骑兵往前猛冲。
屈突通和里面的人相互配合,跟敌人拼命打了一天,从早到晚,抓了、杀了八千人,把王世充吓得不敢出门迎战,只能躲在城里自保。
过了几个月,到了虎牢关大战时,李世民带着三千五百名勇猛骑兵,去对抗窦建德那十万大军。
战斗一开始,李世民就悄悄在密林里埋伏好,然后他带着尉迟敬德和几个骑兵去引敌人上钩。他对尉迟敬德说:“我拿着弓箭,你拿着长枪,就算有一百万人来,咱也不怕他们!”
在李世民看来,窦建德的十万大军不过是一群散兵游勇,他压根就没当回事。
在离窦建德营地不远大约三里的地方,李世民碰到了敌人的巡逻兵,他立刻拉满弓,一箭射中对方一个将领,将其射杀,并高声喊道:“我就是秦王李世民!”
窦建德派了大约五六千骑兵追赶过来,跟李世民一起的人全都吓得脸色苍白。只有李世民不慌不忙,叫手下人先走,自己和尉迟敬德留在最后断后。
一旦追兵快追上了,他就立刻拉满弓射箭,接连射倒了好几个,尉迟敬德也同样干掉了十多个敌人,把追兵吓得不敢靠近,只能远远吊着。
虎牢关大战那会儿,李世民带着史大奈、程咬金、秦叔宝、宇文歆等人,高举大旗就往敌军阵里冲,一路拼杀,最后还亲手逮住了敌军头头窦建德。
另外,李世民来自非常高贵的家庭,他不仅精通武艺,还非常有文化,特别是在书法和写诗方面有着很深的功底。
在他的带领下,花了两年多时间编好了《五经定本》,然后在贞观七年推广到了全国,不管是官办的学校还是私塾都用这本书做教材,还把它定为了明经科举考试的标准。
在贞观年间,有人同时编写前代和当代的国家历史,完成了中国历史上头一部讲历史写作理论的书籍《史通》。
此外,李世民特别喜欢《兰亭集序》,他还亲自下场参与音乐演奏,给梨园的老师们提建议。
总的来说,李世民当了二十三年的皇帝,让中国在很多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,迎来了历史上有名的繁荣时期。
岁月流转已千年,曾经的大唐盛世就像流走的河水不再回头,但那些创造辉煌的英雄人物,就像夜空中划过的星星,永远被历史记住。
炒股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