齐国宗室大臣田婴,以其极其繁多的子嗣而著名。他不仅拥有四十多个儿子,甚至在贵族圈中成为了一个传说。然而,儿孙众多,并不意味着他能给予每个孩子均等的父爱。在那个年代,很多父亲对于庞大家庭的责任感反而愈加冷漠,对待每个子女的感情也渐渐变得淡漠。
有一年,正值五月五日,田婴的一位小妾再次为他生下一个儿子。然而,田婴得知这一消息时,并没有展现出任何的喜悦,反而露出了一副心情沉重、愁容满面的模样。田婴立刻赶到产房,见到这位刚刚生完孩子的小妾时,并非关心母子安危,而是直接命令她:“这个孩子不准抚养!立刻去找个地方把他丢掉!”显然,他对这个孩子没有一丝怜悯之情。田婴有四十多个子嗣,而这位新生的婴儿显然并不被他视为有价值的存在。
展开剩余84%田婴的态度与民间对五月五日出生孩子的不吉之说有关。在当时的传统信仰中,五月五日生的孩子常被认为不吉利,认为他们会克父克母,给家族带来灾难。东汉时期的思想家王充在《论衡·四讳篇》中解释了这种观念,他提到正月和五月出生的孩子,由于阳气过于旺盛,会导致父母身体受损,甚至危害家族。因此,在古代社会,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往往遭遇弃养的命运。
当田婴命令小妾将婴儿丢弃后,小妾深感悲痛,她意识到这个孩子很可能会成为自己余生中唯一的依靠,若将他抛弃,她将孤独终老。经过一番挣扎和深思,小妾决定违抗田婴的命令,悄悄将这个婴儿抚养长大,这个孩子便是日后的孟尝君田文。
由于田婴有太多的妻妾和子嗣,他对这个小妾和她的孩子并未过多关心。孟尝君田文也因此幸存下来,直到后来,母亲决定将他带到父亲面前,寻求父亲的认同。田文的母亲托田文的一个兄长将他们引荐给田婴。田婴见到他们母子后,依然非常愤怒,对田文的母亲大声喝道:“我不是让你丢掉这个孩子吗?你怎么敢违抗我的命令!”田文的母亲在父亲的怒火面前,不敢作声,颤抖着频频下跪请罪。田文见母亲如此卑微,不禁心生愤慨,他一边跟着磕头,一边问道:“您不让养五月出生的孩子,究竟是为什么?”田婴随口答道:“五月出生的孩子长得高,容易妨害父母。”
田文见父亲如此敷衍,便继续追问:“难道人的命运是由天命决定,还是由家庭背景决定?”田婴闻言沉默不语,只是盯着眼前的儿子,似乎想看看他会说些什么。田文并未让他失望,他接着说:“如果命运真是由天注定,那您就不必忧心了,因为一切皆由天意决定;如果是由家庭背景决定,那我们可以加高门户,谁还会比得上呢?”田婴一时无言以对,但作为父亲和权臣,他并不愿意承认自己答不上来,便怒喝一声:“你不要再说了!”随即将母子二人赶了出去,却没有再提丢弃孩子的事,似乎默许了田文的存在。
从那以后,田文逐渐获得了与其他兄弟一起学习和出入父亲宫廷的机会。某天,田文与田婴对话,向父亲请教:“父亲,若孙子有子,叫做什么?”田婴回答:“叫孙子。”田文又问:“那孙子的孙子叫什么?”田婴答道:“叫玄孙。”田文继续追问:“那玄孙的孙子呢?”田婴一时愣住了,显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。
此时,田文趁机指出:“您执掌齐国大权已数十年,侍奉三代君王,但齐国领土并未扩展,财富反而日益积累。可是您手下没有贤士,许多姬妾糟蹋奢华,而贤士却连粗布衣物都穿不起;您的奴仆吃肉喝酒,而贤士却连饭都难以温饱。更重要的是,您忙于积累私产,却忘记了齐国在诸侯中愈发弱势。我不禁感到疑惑。”田婴听完这番话后,羞愧难当,他意识到田文的洞察力和能力不容忽视,于是决定让他主持家政,负责接待宾客,并逐渐提升了对田文的信任,甚至不顾嫡庶之别,立他为继承人。
田婴去世后,田文如愿以继承其爵位,成为孟尝君,开始掌握齐国的政治大权。战国时期,孟尝君之所以声名显赫,除了其出色的智慧外,还有他广纳门客、礼贤下士的策略。孟尝君的门下,除了有不少有才之士,许多原本无名的流浪者、逃亡者也得到了他的接纳。尤其是他不拘出身、不论来历,广泛收纳各地贤士,使得他的门下人才济济。
然而,孟尝君的好客之道,也让他的家业变得愈发难以维持。在一次宴会上,孟尝君招待了一位新来的宾客。当这位宾客发现自己面前的餐食并不如预期的奢华时,他产生了疑虑,觉得孟尝君故意轻视自己。于是,他准备离席而去。然而,孟尝君见状,立刻端起自己桌上的食物,走到宾客面前,展示给他看。宾客看到孟尝君的餐盘与自己的一模一样,顿时羞愧万分,向孟尝君深深行了一礼,表示自己误解了孟尝君。
孟尝君的名声由此更加响亮,四方的贤士纷纷赶来投奔他。他为每一个食客提供相同的待遇,无论身份、背景、贫富,都一视同仁。然而,随着门下人数的增加,孟尝君的家业也逐渐面临困境。有人曾因自己餐食的普通而心生不满,但最终在孟尝君的宽容下反而明白了自己的误解。
后来,孟尝君被齐王派往秦国处理外交事务,但在秦国,他被囚禁,并准备处死。然而,得知孟尝君的困境后,他的门下那些曾被视为“鸡鸣狗盗”的流浪之辈,却发挥了巨大的作用。一个盗贼出身的宾客帮助孟尝君从秦王那里盗取了珍贵的狐皮裘,而一位善于模仿鸡鸣的宾客则帮助他们成功逃脱了秦王的追兵。最终,孟尝君逃脱困境,回到齐国,齐王对他的能力产生了深刻的敬畏。
孟尝君的影响力逐渐扩大,齐王不得不任命他为齐相,开始由他掌管国家大政。孟尝君凭借其卓越的战略眼光,联合韩国和魏国,对秦国发起攻势。最终,三国联军成功攻入秦国,秦国被迫割地求和。孟尝君的威名传遍各国,齐王开始感到忌惮,最终将孟尝君诬陷为谋反,迫使他逃亡魏国。
在魏国,孟尝君策马挥鞭,展开了更加宏大的政治布局,最终促成了魏国与秦国、赵国的联合,帮助燕国攻打齐国,并导致齐王之死。此后,齐襄王继位,感到孟尝君的威势极大,不得不向孟尝君求和,孟尝君回到了自己的封地,继续在诸侯国之间游走,不再归属于任何一个国家。
孟尝君的生平,既充满了争议,也彰显了他的
发布于:天津市炒股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