一、政策与资金博弈:结构性分化加剧
市场呈现明显的结构性分化特征。半导体、数字货币、医疗创新等政策驱动板块逆势走强,而机器人、光刻机、液冷服务器等前期热门题材则集体回调。这种分化背后,是政策红利与业绩兑现的激烈博弈。
政策端,工信部等六部门联合召开光伏产业座谈会,提出规范竞争秩序、推动技术创新,直接刺激BC电池、TOPCon等新技术方向走强,隆基绿能、通威股份等龙头股涨幅居前。同时,央行数字货币(DCEP)在跨境支付、可编程性等领域的应用场景持续拓展,中油资本、新晨科技等数字货币概念股集体涨停,中油资本单日成交超50亿元,成为资金聚焦点。
资金端,北向资金当日净买入38.6亿元,重点加仓贵州茅台、中微公司等核心资产,显示外资对消费与科技龙头的长期看好。但内资机构却呈现净流出态势,主力资金从AI硬件、机器人等板块撤离超200亿元,转而流入银行、油气等防御性板块。这种“外资买消费科技、内资买防御”的分化格局,反映出市场对短期风险的谨慎态度。
二、技术面压力:量价背离与关键点位争夺
从技术面看,沪指在3780-3790点区间面临双重压力:一是前期套牢盘密集区,二是量能萎缩导致的追高动力不足。沪指盘中创出3787.98点新高后尾盘回落,显示上方抛压沉重。若明后两天无法放量突破3790点,技术性回踩概率将大幅上升。
量能信号是关键。尽管两市成交额连续7日突破2万亿元,但量能环比仅微增158亿元,且深成指、创业板指均缩量下跌,显示资金追高意愿减弱。历史数据显示,当市场连续多日高位震荡且量能无法持续放大时,短期调整风险将显著增加。
板块轮动也透露出谨慎信号。半导体板块虽逆势上涨,但寒武纪、芯原股份等龙头股尾盘均出现跳水,显示资金在高位存在分歧。与此同时,银行、石油等防御性板块受资金避险青睐,招商银行、中国神华等个股创出阶段新高,进一步印证了市场风险偏好的下降。
三、风险预警:三大信号需密切关注
结合市场表现与资金动向,明后两天投资者需警惕以下三大风险信号:
北向资金流向:深股通净流出25.5亿元,连续两日净流出,或反映外资对成长股的谨慎态度。若明后两天北向资金持续净流出,尤其是深股通流出规模扩大,将加剧市场调整压力。
高位股补跌:近期,机器人、光刻机、CPO等板块龙头股如剑桥科技、大元泵业等资金出逃明显,短线情绪明显降温。若明后两天高位股补跌范围扩大,将拖累市场整体表现。
量能萎缩:若两市成交额跌破2万亿元,将确认量价背离信号,技术性回调风险将加剧。此时,沪指3750点(5日均线)将成为关键支撑位,若跌破则可能进一步下探3730点(政策底)
四、应对策略:防御为主,把握结构性机会
面对短期不确定性,投资者需避免盲目追高或恐慌割肉,建议采取以下策略:
控制仓位:将仓位控制在5成左右,底仓配置银行、消费电子、稳定币等防御性板块,灵活仓位博弈国产AI、数字货币等政策驱动主线。
规避高风险:减持高位题材股(如机器人、CPO),谨慎追涨短期热点。同时,警惕产业资本减持潮,如中银证券、三博脑科等个股的减持公告可能引发连锁反应。
关注量能与北向资金:量能是否维持2万亿元以上、北向资金是否持续净流入,是判断市场强弱的关键指标。若指数跌破3750点且量能萎缩,需进一步降低仓位。
慢牛逻辑未变,短期需谨慎
长期来看,居民资金入市、政策红利释放与新质生产力发展仍支撑A股慢牛格局。但短期而言,市场在连续多日高位震荡后,正面临技术性调整压力。明后两天,若量能萎缩、北向资金净流出或高位股补跌,市场或迎来短期变盘。投资者需保持谨慎,以防御为主,同时把握政策驱动的结构性机会,方能在波动中稳健前行。
炒股股票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